工行理财产品巨亏44%
据《理财周报》报导,最近,工商银行(简称工行)一款名为“2007年第1期基金股票双重精选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产品再度成为中资银行亏损幅度最大的产品。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没有盈利,截止今年1月21日,亏损幅度更高达44%。
据称,该款募集规模为100亿人民币的理财产品投资标的是中融信托的“超日太阳股权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不过,该信托计划投向的超日太阳,近期却陷入资金链紧张与董事长携款跑路的传闻中。
大陆银行理财产品呈乱象
事实上,自2012年底开始,大陆不断曝出银行理财产品乱象。最为知名的是华夏银行员工违规销售投资理财产品的“理财门”事件。2012年底,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员工私卖的“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投资产品到期后,客户本息均无法兑付。
《每日经济新闻》于去年12月25日报导称,有7名投资者在建设银行吉林省白城市海明路支行(以下简称建行海明支行)被误导购买了东北证券3号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以下简称东北证券3号),出现严重亏损。亏损超过30%。投资者宁女士称,银行客户经理当时推销这款产品时称可以保本保息,抵抗通胀,而且利率在6%以上,并且她当时甚至没有看到风险提示单(购买理财产品时必须向客户提示风险的内容)。
《羊城晚报》报导称,一位名为珍妮的民众日前通过羊晚QQ报料平台称,去年12月,自己到佛山的一家邮储支行办理零存整取业务,存入1万元后到手的除了存折还有一份保单,当时的业务办理人员称送一份保险给她。然而,直到不久前,接到续费通知的她才明白当初的保险居然是自己花了钱购买的。更让珍妮失望的是,这笔用于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的1万元还在日渐亏损。珍妮表示,到今年12月,已经亏损了2000元。
随后,中信银行、南洋商业银行等“理财门”事件被接连引爆,大陆媒体称“掀开了规模庞大的银行理财行业乱象冰山一角。”
《中华工商时报》对大陆的理财产品乱象披露称:“口头承诺”成风,刻意隐藏风险;理财资金投向不清晰,员工专业性欠缺;实际收益频频缩水;大量的银行理财产品并未公开公布到期收益率,其真实的经营状况或被隐瞒;“资金池”运作方式将风险推后,或致风险集中爆发;客户盲目信任或带来“刚性兑付”困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