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1年10月20日星期四

利比亚宣布卡扎菲身亡 人民欢呼:“我们成功了!” (组图)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委会主席贾布里勒证实,该国前领导人卡达菲在苏尔特身亡。他又说,过渡委将会在今晚或最迟明天宣布解放利比亚,并公布卡扎菲死亡的细节。

                  

                 目前,卡达菲的遗体由直升机载到米苏拉塔,目前摆放在一间清真寺。目前,国际社会纷纷对卡扎菲的死讯作出表态,称这是利比亚独裁统治的结束,建立民主国家的开始。
                     被运往米苏拉塔后的卡扎菲尸体
                     卡扎菲被俘后面部血肉模糊
              过渡委武装人员称卡扎菲是在一个水泥洞中被抓获。贾布里勒当天在的黎波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执政当局武装俘获后死亡。“我认为利比亚人该认识到,现在是塑造一个新利比亚的时候了,一个团结的利比亚:同一个民族,同一个未来。”贾布里勒还呼吁邻国阿尔及利亚政府将卡扎菲的家人交给利比亚“过渡委”。
       

               过渡委一名高级军官当天对半岛电视台说,卡扎菲之子赛义夫·伊斯兰当天率一个车队逃离苏尔特,但目前车队已被包围。对此,贾布里勒表示已听说,但尚且无法证实。路透社当天援引过渡委另一名高级军官表示,卡扎菲之子穆塔西姆已经被打死。他说,穆塔西姆据称一直在苏尔特。另据报道,卡扎菲政权的发言人易卜拉欣也在苏尔特附近被捕。

               当天早些时候,过渡委发言人古贾在记者会上首次宣称,卡扎菲已经死亡。“我们向世界宣布,卡扎菲已被打死。”“这是一个历史时刻。这是暴政与独裁的终结。卡扎菲罪有应得。”随后,利比亚军事委员会主席贝尔哈吉也证实了该消息。他表示,卡扎菲在被逮捕后死亡。

               另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记者理查德·伊格尔称,卡扎菲没有在北约战机所轰炸的车队里,而是藏匿在一个排水水泥管道里。伊格尔说,卡扎菲被从管道里拖了出来时还活着,然后才被杀死。另有消息称,卡扎菲在苏尔特被执政当局士兵逮捕,双腿受伤,后来因为伤重身亡。



利比亚过渡委士兵从卡扎菲身上缴获金手枪


                        
数以万计的民众聚集在的黎波里的广场庆祝卡扎菲被打死


                         在卡扎菲被打死后,在苏尔特前线已经分不清上下级,所有的战士们在庆祝的枪声下肆意挥霍着压抑了许久的情感,他们互送祝福,相互拥抱、握手,高喊“我们成功了!”
             利比亚电视台正播放卡扎菲被抓获的消息,首都的黎波里一片欢腾,数以万计的民众聚集在广场庆贺。利比亚电视台引述军方人士消息称,卡扎菲已被捕获。

           但Al-Libiya电视台说:“由北约的奴仆们散布的领导人卡扎菲被俘或者死亡的消息是没有根据的。”该电视台还补充说,卡扎菲“身体状况良好”。
           此前,经过数周的战斗,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20日占领了苏尔特城中卡扎菲死忠者的最后一块阵地,这意味着执政当局已经将卡扎菲的老家完全控制在手中。
            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在苏尔特一处被卡扎菲遗弃的住宅下发现了一座经过强化的地下堡垒。他们认为卡扎菲依然藏身在苏尔特市内。而卡扎菲被捕的消息也发生在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占领苏尔特之后的很短时间内。
          在传出卡扎菲死亡的消息后,西方国家一片欢呼之声,称这是利比亚独裁统治的结束,建立民主自由国家的开始。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讲话说,这是利比亚人民的重要时刻,也是全世界的重要时刻。利比亚民众现在有机会来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他们同时兼具建设宽容和民主的利比亚的重大责任。
          奥巴马在演讲中并没有单独地确认卡扎菲的死讯,仅仅引述利比亚官员称卡扎菲已死。他重申美国将致力于成为利比亚过渡当局的伙伴。早前,美国副总统拜登表态称,利比亚人民除掉了一名独裁者。
         而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推翻卡扎菲政权的北约目前还在核实消息。
       不过,在北约当中主导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英国和法国已经作出表态。英国首相卡梅隆发表声明表示,利比亚人民有机会建设强大和民主的未来。法国总统萨科齐表示,卡扎菲的“消失”是利比亚人民努力摆脱暴力和独裁的“重要一步”。
         在联合国对利比亚投弃权票的俄罗斯也作出表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称,卡扎菲的命运应该由利比亚人民来决定。梅德韦杰夫还表示,利比亚迎来和平,能使各政治派别、部族就未来权力安排达成共识。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态称,卡扎菲之死对利比亚人民来说是重要的。由卡扎菲向利比亚人民发起的血腥战争开始结束,开启了一个新的、和平的政治之路。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卡扎菲之死将为利比亚带来一次“历史性的转变”。潘基文说:“利比亚及其人民的前方之路仍充满艰辛与挑战。现在是所有利比亚人民团结一致的时候了。”
        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20日称,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之死“代表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
        自从今年初爆发“阿拉伯之春”后,利比亚也于2月爆发反对卡扎菲独裁统治的风暴,随后北约于3月19日对卡扎菲政权采取军事行动。执政42年的卡扎菲于8月23日最终被反对派推翻。
        自从8月底占领的黎波里后,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一直在搜捕卡扎菲。不过卡扎菲去向一直成谜,直到如今在苏尔特老家被打死。卡扎菲曾多次宣称他将留在利比亚坚持战斗,直至留下最后一滴血。 
过渡政府:暴政和独裁终结


         全国过渡委员会官员姆莱格塔( Abdel Majid Mlegta)称,卡达菲就在车队之中,双腿受伤后,负伤匿藏在水渠内,但被政府军发现生擒,抬上救护车送去急救。

      他之后再补充说,卡达菲原来头部也中了枪,「当时他那伙人遭受猛烈开火,他死了」。
      全国过渡委员会发言人古贾( Abdel Hafez Ghoga),之后发表声明:「我们向全世界宣布,卡达菲已遭革命之手所杀。这是历史性时刻,是暴政和独裁的终结,卡达菲已命该绝了。」
      苏尔特临时政府军战士之间流传的手机拍摄片段,拍到疑似卡达菲的人身穿染满血的卡其色服装,鲜血从头和颈冒出,大批战士对着尸身大叫,拖上农夫车尾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放的片段,拍到战士把卡达菲尸体在街上拖行,上身衣服被脱下,脸被鲜血染红,头部一边有子弹孔。
死前躲水渠洞:不要开枪
      另一反卡达菲战士说,卡达菲临近被擒时,躲在一个水渠洞内,向捉他的人说「不要开枪,不要开枪」,显得贪生怕死。
      阿联酋阿拉伯电视台指卡达菲的尸体被送到西部米苏拉塔市( Misrata)清真寺,该电视台获准拍摄。
      除了卡达菲,全国过渡委员会指陪伴他的前国防部长尤尼斯( Abu Bakr Younis)亦胸口中枪身亡,卡达菲五子穆塔西姆( Mutassim)亦在苏尔特被杀,次子赛义夫( Saif al-Islam)被生擒,脚部受枪伤留院。自由利比亚电视台指前情报头子塞努希( Abdullah al-Senussi)亦被生擒。
「阿拉伯之春」推倒霸权
      北约和美国都表示正在核实卡达菲已死消息,指如消息属实对利比亚人民是大好消息。
       利比亚今年 2月延续「阿拉伯之春」示威浪潮遭卡达菲血腥镇压后,陷入内战,反抗军在北约支援下, 8月攻夺首都的黎波里( Tripoli)。卡达菲之后一直行踪不明,但他的部队在苏尔特等据点顽抗。过渡政府军围攻苏尔特两个月后,只剩市中心一个地区未控制,昨天早上发动最后进攻,约 90分钟就结束战事,亲卡达菲部队四散,至少 20人被击杀,过渡政府军逐户搜索,至少捉拿 16名党羽。
      全国过渡委员会宣布已「全面解放苏尔特」,亦象征利比亚内战结束,战士烧掉卡达菲政权的绿色国旗,换上他上台之前旧国旗,向上开枪欢呼庆祝。东部班加西( Benghazi)居民听见卡达菲被擒消息传出时,已高呼「真主伟大」庆祝。苏尔特一名战士说:「我很开心,能为这些年来受苦和在革命中被杀的人民报仇,卡达菲已完了。」
       欧盟表示,卡达菲已死消息标志专制年代结束,利比亚可翻开新一页,迎接民主未来。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亦指利比亚的战事已完了。

「中东疯狗」统治利比亚 42年
        铁腕统治了利比亚 42年的卡达菲,是美国前总统列根( Ronald Reagan)口中的「中东疯狗」。他的疯狂,不止于奇装异服、爱用女保镳和喜欢住在贝都因( Bedouin)帐幕,更在于他行事之狠,令人无法预测。

游行学生被问吊
        他自创了一套政治理念,融合了社会主义和阿拉伯民族主义,收录在他的《绿书》中。打压国内批评者绝不手软,有学生因为举行反政府游行遭公开问吊;有异见人士指,曾有一个监狱的 1,200名囚犯,在短短三小时内全数被杀掉。
         卡达菲的疯狂,在 1980年代起越趋明显, 1984年,利比亚驻英国大使馆外交人员向使馆外的示威民众开枪; 1986年,利比亚特工向柏林一间夜总会放炸弹,杀死两名休班美军,激怒美国,列根下令空袭利比亚。两年后,卡达菲政府更派人炸毁泛美客机,飞机在苏格兰洛克比坠毁,造成 270人死亡。
         2001年美国 911袭击前,卡达菲是全球闻名的恐怖主义支持者,他领导下的利比亚不但被指用利石油财富支持全球多个武装组织,包括爱尔兰共和军。但随着美国祭起反恐旗帜,卡达菲担心会成为下个被收拾的目标,乖乖交出大杀伤力武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