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2年1月10日星期二

中国语文课文居然造假,如何教导孩子诚实?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课文《悲壮的两小时》涉嫌造假。这篇课文讲1967年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驾驶“联盟1号”宇宙飞船归航中,意 外发现降落伞无法打开。在确认安全着陆无望后,苏联当局让科马洛夫的家人与他进行了生命最后两个小时的对话。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们认真学习文章中科马洛夫的 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但这篇文章的内容完全胡编乱造的。最新的维基解密,解密了那次回航失败的真相,这篇文章里那些感人的细节完全是杜撰的、纯粹子虚乌 有。如果你写小说,这可以,但课文打着真人真事的旗号,这就是公开造假了。人教版还有一篇课文《五星红旗》。讲一个青年在美国漂流,身披五星红旗,先是撞 到石头昏了过去,后来好不容易爬起来找到乡村里一家面包店,想买面包但没钱。老板想让他用身上披着的五星红旗交换,但这位万里迢迢跑到美国去披着五星红旗 的爱国青年毅然决然拒绝并走出了小店,饿昏在门口……很多家长和教师对这篇课文表示无语。读了这样的虚情假意的课文,真是让人“面瘫”了。 人教版和各地的语文教材,毫无例外地都会有一个“爱国主义”单元,但选入的文章都很生硬,很虚假,并且造作可笑,很难想象这样的文章真的能够起到宣扬爱国 主义的效果。和平时代的公民教育,和战争时代的军事教育不一样,这个时代,全球一体化,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融入整个世界中去,跟各国合作、竞争,因此,如何 培养真正的有个性的、有思想的、有想象力的公民,才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但目前我们的语文教材僵化的意识形态味道太浓,实际上,这也不符合现实状况。 即便是目前的高级领导,也不见得就喜欢这样的古板说教文章。巴金《随想录》第八十五篇《西湖》,是一篇情感深挚、回味悠远的真正爱国主义作品。他在文章里 写到了岳飞、于谦、张煌言、秋瑾等民族英雄,也写到了他们在西湖的生生灭灭、各种遭遇。这篇文章从作者自身的真情实感出发,有一种动人的爱熔铸在里面。这 样的文章多好,但似乎没有语文教材选入。很多教材,都是彼此抄袭,巴金的一篇《鸟的天堂》,人教版、上教版、湘教版、苏教版,各种教材都选入,都是袭用了 同样面貌的窜改删节版,天知道最早是谁下的毒手。
                      上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有朱自清的一篇《扬州茶馆》,我读遍《朱自清全集》,怎么都查不到朱自清写过这一篇。后来才知道,它节选自朱自清的《说扬州》。但是, 一,题目是编者加的,这一点应该注明,他文集里没有这一篇,这会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误解。二,课文节选时作了删改,而且删改得都非常之荒谬。课文里提到 “扬州干丝”,北京是煮了当一份菜吃的,扬州作为点心来吃的。茶馆外有人挑担子叫卖,客人要时,担主就把干丝切好装在一个碗里,把开水浇进去,用另一个碗 一扣,倒过来,就把开水逼出去了。这个动作,朱自清用的是“逼”,常见字,切生动活泼。课文擅自改成了“滗”。这个字反而是生僻字,且“滗”指用像笊篱一 样的东西过滤,而“逼”字,在《现代汉语大辞典》的解释里,就有把水“逼”出去虑干的词意。所以朱自清用词非常准确,还是个常见字。把它改成“滗”,就变 成一个生僻字,而且这两个字的意思还完全不一样。
                        如此造假、删改课文,还能教育孩子吗?他们长大后,能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